DEPT.OF STATIC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人口:规划期中心城人口400万,市域人口500万
面积: 中心城面积1435平方公里,市域13788 平方公里
完成时间: 2013年
一、规划原则
高效、集约利用资源原则,合理分配城市土地、空间资源及现有停车资源。
静态与动态相协调原则,发挥停车调控作用,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差别化供给原则,针对不同城市功能区制定不同的停车供给策略。
扩大供给与需求管理相结合原则,避免对停车问题的简单二元化认识。
高新技术促进原则,促进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在停车领域的推广应用。
二、规划目标
制定适应乌市实际的停车发展政策;理顺停车管理职能部门关系,优化停车管理制度;完善建筑停车配建标准;制定差别化的停车发展策略,规划落实一批公共停车设施,提出重点地区停车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案,以切实缓解当前严重的停车矛盾。
三、规划内容
本次专项规划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现状分析,需求预测,战略研究等八大部分:
停车发展现状分析——通过现状调研,包括停车资源摸底调查及停车特征调查,了解当前乌鲁木齐市的停车资源总量,资源结构,以及使用特征,对比停车需求,分析停车供需平衡,总结现存问题并寻找问题根源。
机动车发展及停车需求预测——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人口的规划布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对城市人口、岗位、交通发展的预测,预测机动车发展趋势及停车需求及分布特征。
停车发展策略——在对现状总结和趋势判断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切合乌鲁木齐市实际的停车发展策略,包含政策性策略、规划性策略、管理性策略等。
建筑停车配建指标研究——乌市现行停车配建标准较低且执行不力,与实际停车需求不符。考虑建筑配建停车位是城市停车供给的主体,需通过研究乌市不同类型建筑的交通生成情况,并与类似城市进行多角度对比,制定新的建筑停车配建指标。
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公共停车设施是停车供给的重要补充手段,乌市现状几乎没有规范的路外公共停车设施,这也是当前停车难,停车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公共停车需求分析,结合用地布局及公共绿地、人防工程等规划和落实一批公共停车设施,缓解停车压力。
重点地区整治——针对当前停车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以3~5个典型地区(居住区、商业区)为样板,提出切实可行的停车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案,作为样板工程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停车信息化建设——城市停车系统的现代化不仅要有完备的停车设施,还要有先进的停车信息系统做支撑,停车信息系统的构建对停车资源的高效利用至关重要,同时能够减少无效的巡游交通,缓解道路动态交通压力。
实施和保障措施——规划的关键在于落实与实施,为保障乌市停车难的有效缓解,除了编制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外,更要为规划的落实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包含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各个方面。
四、规划方案
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
考虑到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现状,停车配建指标方面欠账问题比较严重,因此路外公共停车场对于乌鲁木齐市停车供需差别矛盾将起到巨大的调节作用,因此需要深挖潜力,发掘适宜用作建设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土地资源或地下空间,大力发展路外公共停车供给,缓解近期的供需矛盾,保障远期的城市和谐发展。
根据现状供需缺口,并考虑日停车周转率等因素,具体每小区路外公共停车规划数据可由现状下的弹性供需差的10%作为建设目标,在50个车位以上的,应建设路外公共停车设施,50个车位以下的,可采取挖掘潜力和补充建设的方式。
停车配建指标:
根据对乌市现行建筑停车配建标准的分析,以及当前乌市停车配建指标执行的情况,结合乌市停车发展策略,提出停车配建指标的指导思想和调整思路。
乌市停车配建调整指导思想:
(1)充分体现配建在停车设施构成中的主导地位;
(2)适应车辆增长态势,体现指标的前瞻性和适度超前性;
(3)体现区域差别,调节交通需求,引导出行方式的优化;
(4)以配建停车位作为主导力量,充分重视基本车位的建设;
(5)提高配建指标的完整性,增强指标的可操作性。
重点区停车整治:
本着切实缓解当前停车问题的原则,使规划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基于停车资源摸底调查结果,判断当前停车资源较为紧张的地区,作为作为需要近期治理的重点区域,针对重点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